【佳學基因檢測】妊娠與分娩的基因解碼:基因檢測、診斷與治療的依據(jù)
一、妊娠
妊娠(pregnancy)是指子代新個體的產(chǎn)生和孕育的過程,包括受精、著床、妊娠的維持及胎兒的生長。妊娠是從卵子受精開始的。人類妊娠時間約280天。
(一)受精
受精(fertilization)是指精子穿入卵子并相互融合的過程。卵子從卵巢排出后進入輸卵管,停留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峽部。精子射入陰道后,要經(jīng)過子宮頸、子宮腔和輸卵管,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卵子相遇。隨后精子頭部鉆入卵細胞,使各帶23條染色體的雄性原核與雌性原核相結合,組成含有23對染色體、攜帶雙親遺傳特性的受精卵,因此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特性。
1.精子的運行
精子的運行除依靠其自身運動外,宮頸、子宮和輸卵管對精子的運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精液射入陰道后穹窿后,絕大部分被陰道內的酶殺傷失去活力,一部分精子靠本身的運動及射精后引起的子宮收縮,進入子宮腔和輸卵管。輸卵管的蠕動推動精子由峽部向壺腹部運動。精子到達的時間約在性交后30~90分鐘,在女性生殖道內的受精能力大約只能保持48小時。雖然射精時進入陰道的精子可達2億~5億,賊終只有極少數(shù)活動力強的精子(不足200個)能到達受精部位,其中一般只有一個精子可使卵子受精。精子的運行受到神經(jīng)和激素的調節(jié),排卵前期的雌激素、精液中的前列腺素均有利于精子的運行,而排卵后分泌增加的孕酮則阻止精子運行。
2.精子獲能
精子必須在女性生殖道中停留幾小時,才能獲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稱為精子獲能(capacitation of spermatozoa)。精子經(jīng)過在附睪中的發(fā)育,已經(jīng)具備了受精能力,但附睪與精漿中存在著去獲能因子,使精子的受精能力受到了抑制。女性生殖道中的β淀粉酶、β葡萄糖苷酸酶、胰蛋白酶及唾液酸酶均可解除去獲能因子的抑制效應,暴露精子表面與卵子識別結合的結構,從而使其獲得受精能力。獲能的主要場所是子宮,其次是輸卵管,宮頸也可能有使精子獲能的作用。
3.頂體反應
精子與卵子接觸后,精子頂體外膜與精子頭部細胞膜融合、破裂,形成許多小孔,釋放出頂體酶,以溶解卵子外圍的放射冠及透明帶,這一過程稱為頂體反應(acrosome reaction)。頂體酶可在透明帶上消化并形成恰好允許一個精子通過的通道。
精子接觸卵膜后,可促進卵母細胞釋放一些物質,封鎖透明帶,阻止其他精子穿過,從而避免多精子受精;并可刺激卵母細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形成第二極體。進入卵細胞的精子,其尾部迅速退化,細胞核膨大形成雄性原核,隨即與雌性原核融合,形成一個具有23對染色體的受精卵。
相關鏈接
“試管嬰兒”
“試管嬰兒”是一種輔助生殖技術,專業(yè)術語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術,即從婦女卵巢內取出卵子,在體外人工控制的環(huán)境中與精子受精,經(jīng)體外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的子宮中,使其著床并完成妊娠的全過程。1978年英國學者Steptoe和Edwards采用該技術誕生世界先進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1988年我國先進例試管嬰兒在北京誕生。目前,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臨床上輸卵管性不孕癥、原因不明不孕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男性因素不孕癥、排卵異常、宮頸因素導致的不孕癥等均為IVF-ET適應證。IVF-ET主要步驟包括:藥物促進與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B超介導下取卵,配子體外受精和胚胎體外培養(yǎng),胚胎移植和黃體支持。2010年,Edwards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以表彰他在IVF-ET技術領域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
(二)著床
受精卵在輸卵管蠕動和纖毛的作用下,逐漸向子宮腔移行,同時進行細胞分裂。受精后72小時分裂為16個細胞的實心細胞團,稱為桑葚胚(morula),隨后發(fā)育為早期胚泡(early blastocyst)。在受精后第4天,早期胚泡進入子宮腔并繼續(xù)分裂。在子宮腔內停留2~3天后,早期胚泡外面的透明帶逐漸變薄、消失,總體積增大,繼而分裂發(fā)育為晚期胚泡(late blastocyst)。胚泡可以直接從子宮內膜分泌的液體中吸收營養(yǎng)。
受精后第6~7天,晚期胚泡逐漸植入子宮內膜,這個過程稱為著床(implantation)。著床需經(jīng)過定位、黏附和穿透三個階段。定位是指晚期胚泡與子宮內膜接觸,部位多在子宮后壁上部。黏附是指晚期胚泡粘著于子宮內膜后,滋養(yǎng)細胞開始分化為合體滋養(yǎng)細胞層和細胞滋養(yǎng)細胞層。穿透是指合體滋養(yǎng)細胞分泌蛋白溶解酶,溶解子宮內膜細胞、間質以及血管,從而有效埋于子宮內膜中。成功的著床有賴于胚泡與母體的相互識別、胚泡發(fā)育與母體子宮內膜變化的同步、母體排斥反應的抑制和母體接受性等條件的完善,并受到母體和胚泡激素的調控。子宮僅在一個極短的關鍵時期內允許胚泡著床,稱為子宮的敏感期或接受期。在此期內,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與孕激素的協(xié)同作用,可能分泌某些物質,激活胚泡著床。胚泡也可產(chǎn)生多種激素和化學物質,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黃體轉變?yōu)槿焉稂S體,后者繼續(xù)分泌妊娠需要的孕激素。胚泡的分化與到達子宮的時間必須與子宮內膜發(fā)育程度相一致,胚泡過早或過遲到達子宮腔,都不利于著床。受精24小時的受精卵還可產(chǎn)生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它能抑制母體淋巴細胞功能,使胚泡免遭母體排斥。因此,檢測早孕因子可進行超早期妊娠診斷。此外,在著床過程中,胚泡不斷地發(fā)出信息,使母體能識別妊娠期間所發(fā)生的相應變化。
(三)妊娠的維持及激素調節(jié)
正常妊娠的維持有賴于垂體、卵巢和胎盤分泌的各種激素相互配合。受精與著床之前,在腺垂體促性腺激素的控制下,卵巢黃體分泌大量的孕激素與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發(fā)生分泌期改變,以適應妊娠的需要。如未受孕,黃體按時退化,孕激素與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子宮內膜剝脫流血,形成月經(jīng);如果受孕,在受精后第6天左右,胚泡滋養(yǎng)層細胞便開始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后者分泌量逐漸增多,刺激卵巢黃體變?yōu)槿焉稂S體,繼續(xù)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胎盤形成后,不僅在母體和胎兒之間可以有效地進行選擇性的物質交換,而且,胎盤是妊娠期間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可分泌大量的蛋白質激素、肽類激素和類固醇激素,調節(jié)母體與胎兒的代謝活動。胎盤分泌的激素包括:
1.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是胎盤絨毛組織的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為45 000~50 000,由α亞單位與β亞單位組成。α亞單位氨基酸的數(shù)量與序列幾乎與LH相同,β亞單位的氨基酸也有很大部分與LH相同,因此,hCG與LH的生物學作用與免疫學特性基本相同。
卵子受精后第6天左右,胚泡形成滋養(yǎng)層細胞,開始分泌少量hCG;妊娠早期絨毛組織形成后,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大量分泌hCG,于妊娠8~10周達高峰,隨后開始減少,到妊娠20周左右降至較低水平,并一直維持到妊娠末期;如無胎盤殘留,于產(chǎn)后4天消失。由于hCG在妊娠早期即出現(xiàn),故用特異性的hCG β亞基抗體,通過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母體血中或尿中hCG濃度,是診斷早孕的一個常用的高效指標。
在早孕期,hCG刺激卵巢黃體轉變成妊娠黃體,妊娠黃體的壽命只有10周左右,以后便逐漸退縮;與此同時胎盤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逐漸接替妊娠黃體的作用。
2.其他蛋白質激素和肽類激素
胎盤還可分泌人絨毛膜生長素(human chorionic somatomammotropin,hCS)、絨毛膜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GnRH以及β-內啡肽等。hCS為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的單鏈多肽,含191個氨基酸殘基,其中96%與人生長素同源,故具有生長素的的作用,可調節(jié)母體與胎兒的糖、脂肪與蛋白質代謝,促進胎兒生長。賊初發(fā)現(xiàn)hCS時,因其對動物有很強的催乳作用,故命名為人胎盤催乳素(human placental lactogen,hPL)。后來的研究證明,hPL對人幾乎沒有催乳作用,而主要是促進胎兒生長,因此將其定名為hCS。
3.類固醇激素
胎盤能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高濃度的雌、孕激素對下丘腦-腺垂體起到負反饋抑制作用,因此妊娠期卵巢內沒有卵泡發(fā)育和排卵,也不出現(xiàn)月經(jīng)。
(1)孕激素:
由胎盤合體滋養(yǎng)層細胞分泌。胎盤內有活性很強的3β-羥脫氫酶,可將母體和胎兒提供的孕烯醇酮轉變成孕酮。在妊娠期間,母體血中孕酮濃度隨著孕期增長而穩(wěn)步升高,至妊娠足月時達高峰,平時濃度可達600nmol/L。其作用主要是抑制母體對胎兒的排斥反應、降低子宮肌的敏感性,有利于安胎。
(2)雌激素:
胎盤分泌的雌激素中,90%是雌三醇,其前體主要來自胎兒。由于雌三醇是胎兒與胎盤共同參與合成的,因此,檢測母體血和尿中雌三醇的含量,可用來判斷胎兒是否存活。
相關鏈接
避孕
避孕(contraception)是指通過影響生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婦女暫時不受孕。避孕主要是通過控制生殖過程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的:①抑制精子與卵子產(chǎn)生。如使用口服避孕藥(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反饋抑制腺垂體分泌FSH和LH,進而阻礙卵泡成熟和排卵。②阻止精子與卵子結合。屬于這一類的避孕方式有:安全期避孕(排卵期間停止性生活),使用安全套、子宮帽和避孕栓等。③使子宮環(huán)境不利于精子獲能、生存,或者不適宜受精卵著床和發(fā)育。如宮腔放置節(jié)育器、使用孕酮受體阻斷劑等藥物阻止受精卵著床等。④促進胚胎由子宮排出。在上述避孕環(huán)節(jié)失敗后,可通過早期人工流產(chǎn)、藥物流產(chǎn)等方法,終止妊娠。實施男性輸精管結扎術或女性輸卵管結扎術等可達到有效、悠久、長期、很久避孕即絕育的效果。
二、分娩
分娩(parturition)是指成熟的胎兒從母體子宮產(chǎn)出體外的過程。自然分娩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先進階段,子宮底部向子宮頸的收縮波頻繁發(fā)生,推動胎兒頭部緊抵子宮頸,并伴隨子宮頸變軟擴張。第二階段,胎兒由宮腔經(jīng)子宮頸和陰道排出體外,持續(xù)1~2小時。第三階段發(fā)生在胎兒娩出后10分鐘左右,胎盤與子宮分離并排出母體,伴隨子宮肌肉強烈收縮,壓迫血管以達到止血的目的。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對子宮頸部的壓迫可刺激縮宮素釋放,后者使子宮肌肉收縮增強。隨著宮縮加劇,胎頭對子宮頸的刺激進一步加強,又促進縮宮素的釋放,從而形成一個典型的正反饋調節(jié),直至胎兒有效娩出為止。
分娩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理過程,子宮節(jié)律性收縮是分娩的主要動力。對于分娩發(fā)動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實驗表明,糖皮質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縮宮素、松弛素、前列腺素及兒茶酚胺等多種激素均參與分娩的啟動和完成。
(責任編輯:佳學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