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學基因檢測】悲觀厭世基因檢測:重度抑郁癥基因檢測的科學依據(jù)
一、引言
重度抑郁癥(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是一種常見、復雜且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神經(jīng)精神疾病,給患者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Norkeviciene等,2022年)。其主要特征包括情緒低落、缺乏愉悅感、疲勞、睡眠和食欲改變、注意力不集中、內(nèi)疚感和無助感,嚴重時可能伴隨自殺意念(Malhi和Mann,2018年)。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全球約有4.4%的人口患有抑郁癥,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7年)。
盡管重度抑郁癥(MDD)的診斷主要基于癥狀,但由于缺乏明確的界限以及情感障礙之間的癥狀重疊,診斷過程常常變得復雜(Feczko等,2019年;García-Gutiérrez等,2020年)。此外,抑郁癥的治療往往需要通過反復試驗來確定最佳方案,初始治療通常為單藥治療,如果患者無反應,再轉為多藥治療。盡管如此,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對現(xiàn)有的藥物治療方案反應不佳。這種差異可能源于重度抑郁癥(MDD)患者的內(nèi)在生物學(如遺傳變異)和環(huán)境異質性(Fabbri等,2019年;Srivastava等,2019年)。因此,識別與重度抑郁癥(MDD)易感性和抗抑郁反應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如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顯得尤為重要,以實現(xiàn)更準確的診斷和個性化治療。
二、抑郁癥的病因
重度抑郁癥(MDD)的病因復雜,涉及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大量遺傳關聯(lián)研究和雙胞胎研究顯示,重度抑郁癥(MDD)的遺傳率約為40%,這表明遺傳因素在其病理生理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Sullivan等,2000年;Shadrina等,2018年;Schwabe等,2019年)?,F(xiàn)有基因檢測研究關于重度抑郁癥(MDD)的遺傳學及治療反應內(nèi)容龐大且復雜。遺傳學研究主要采用兩種互補的方法: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WAS)和候選基因研究。
在過去的研究中,候選基因研究主要集中在與血清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神經(jīng)可塑性和谷氨酸系統(tǒng)相關的基因上,這些因素在重度抑郁癥(MDD)的病理生理學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并可能是抗抑郁藥物的靶點(Basu等,2015年,2019年)。盡管研究的效力較低且存在相互矛盾的發(fā)現(xiàn),許多機構采用基因解碼技術依然揭標了與疾病易感性和治療反應的正相關關系。
最近,Border等(2019年)在一項大樣本研究中檢驗了18個備受關注的候選基因多態(tài)性與抑郁癥的關聯(lián),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多態(tài)性對抑郁易感性沒有顯著貢獻。另一方面,早期的GWAS研究未能發(fā)現(xiàn)與全基因組顯著性水平相關的SNP(Lewis等,2010年;Muglia等,2010年;Rietschel等,2010年;Shi等,2011年),但近期的GWAS和薈萃分析顯示,15個(Hyde等,2016年)、16個(Howard等,2021年)、44個(Wray等,2018年)及102個(Howard等,2019年)基因位點與重度抑郁癥(MDD)易感性顯著相關。這些研究結果的差異可能與基因檢測分析方法的不同(如抑郁癥的定義和抽樣策略)有關。基因解碼的的的揭示推測個別基因檢測中發(fā)現(xiàn)的正相關可能是假陽性,因此獲得可重復的關聯(lián)性結果在預后、診斷和治療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悲觀厭世基因檢測研究方法與結果
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基于PubMed的搜索策略,系統(tǒng)整理了可用的基因檢測與遺傳關聯(lián)數(shù)據(jù),并確定了可得到得復結果的遺傳變異。我們獨立對重度抑郁癥(MDD)易感性和抗抑郁反應進行了功能注釋和診斷可預測性分析。我們的基因解碼分析旨在根據(jù)現(xiàn)有的觀察證據(jù),指導如何在臨床上使用抑郁癥基因檢測結果,并確定具有臨床轉化潛力的遺傳變異。
四、悲觀厭世基因檢測總結
綜上所述,重度抑郁癥的遺傳基礎復雜且多樣,基因檢測在識別易感性和治療反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盡管現(xiàn)有的研究仍存在諸多挑戰(zhàn),但通過系統(tǒng)的基因關聯(lián)研究,我們有望為重度抑郁癥(MDD)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加精準的指導。未來的研究需進一步驗證這些遺傳變異的臨床應用潛力,以推動個性化醫(yī)療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佳學基因)